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小學教師寄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其實成功的大門是虛掩的,只要我們勇敢的叩開,大膽地走進去,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嶄新的天地。
4、愿你是一棵樹:春天,吐一山淡淡的香味;夏天,灑一抹如泉的涼蔭;秋天,舉一樹甜甜的青果;冬天,做一個養精蓄銳的好夢!
5、春天是碧綠的天地,秋天是黃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綠色去釀造未來富有的金秋!
6、做人以德,德高人敬;學習靠勤,勤能取勝。
7、惟有埋頭才能出頭,天天學習,天天進步。
8、你乖巧,懂事,惹人喜愛。學習態度端正。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很有禮貌,很富有愛心,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希望你像你在舞蹈中扮演的“仙人掌”一樣蓬勃成長。
9、你聰明、活潑、有禮貌,也很懂事,本學期在學習上有進步,在班級活動中也很積極,是一個自尊心強、有集體榮譽感的好孩子。老師很喜歡你。希望你在以后的時間里更加努力地學習,掌握好扎實的基本功,長大后作國家的棟梁,成為老師的驕傲!
10、你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男孩子,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上進心,經常為集體做好事,這學期成績有進步,學習自覺性也增加了。你是一個很有靈氣的孩子,陳老師希望你能更加刻苦學習,爭取下學期取得更大進步。老師相信,勝利是屬于你的!
11、你是個乖巧、伶俐、有音樂特長的人,你平時一貫表現很好,在運動會上也展示了你堅強、勇敢的一面。你是一個各方面素質很好的女孩。感謝父母賦予了你靈氣。珍惜它,好好發揮自己的特長,扎扎實實地學習,成為最優異的畢業生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對嗎?
12、自愛,使你端莊;自尊,使你高雅;自立,使你自由;自強,使你奮發;自信,使你堅定??這一切將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遙遙領先。
13、你很聰明,工作認真負責。關心集體,樂于助人。我想你將會成為一名作業認真,持之以恒的好學生!
14、你聰明、能干,工作盡職,學習較踏實。我相信你將會成為一名主動好學,做事有始有終的好學生!
15、為理想而戰,其樂無窮;為擊敗對手而戰,其樂無窮;為實現目標而戰,其樂無窮。
16、勤奮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條件。
17、鮮花與荊棘同路,淚水伴歡笑齊飛。
18、美,是智慧,是靜謐。祝你聰明!愿你上進!
19、在你身上,我看到了畫家的氣質。本學期,你因為具有繪畫的特長,被同學們一致推選為宣傳委員,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在校運會上,你又是同學們眼中的一員健將,為班級爭了光。老師希望你能以次為動力,各方面積極上進,讓全班同學、老師和你的家人更加因你而驕傲!
20、生活是一本精深的書,別人的注釋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21、天道酬勤。人世間沒有不經過勤勞而成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奮,早日成才!
22、你長著一對翅膀。堅韌地飛吧,不要為風雨所折服;誠摯地飛吧,不要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著明確的目標,飛向美好的人生。
23、人不立志,行動就無方向;確立志向,就是定位人生;為志向而奮斗就是充實人生;實現志向,就是升華人生。
24、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葉小舟,愿你揚起信念的帆,載著希望的夢幻,駛向遼闊的海洋。
25、新學期,新思想,新形象,新的開始;抓常規,主動學,刻苦學,學而不厭。
26、聰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懶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給明天。愿你做一個聰明的孩子!愿你做一個時間的主人!
27、我們不怕一切困難,因為我們理解人生;我們不會讓父母失望。
28、理想是美好的,但沒有意志,理想不過是瞬間即逝的彩虹。
29、你知道嗎?你很聰明,接受新知識很快,計算能力也很強,本學期學習勁頭也很足??吹侥阋稽c一滴的進步,我真得感到很欣慰。同時,我也為你擔憂,怕你不穩定。希望你學習更加扎實、牢固些,而且把字寫好。老師相信你一定是最優秀的一位學生!
30、鐘聲、哨聲、腳步聲,聲聲催人;你緊、我緊、大家緊,緊緊相追。
31、以前,老師知道你聰明、活潑可愛,這學期,陳老師還發現了你另外的優點:“能干”。郊游活動中美味的飯菜,至今仍在飄香。你還有很多優點,關心集體,尊敬老師,作業按時完成等。老師很喜歡你。希望你在學習上,一如既往地努力,爭取更好成績。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32、揚起生命之風帆,讓濤聲為伴奏,扯纜繩作琴弦;吹響理想之號角,奏一曲超越時空的樂聲。
33、學習猶如馬拉松長跑比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到達成功的終點。
34、盡管在我們前進的路上,荊棘叢生,坎坷不平,但我們只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咬緊牙關,奮勇向前。
35、堅韌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勤奮是到達幸福彼岸的槳葉。
36、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只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
37、奮斗是人生過程中最寶貴的財富。
38、愿你像那小小的溪流,將那高高的山峰作為生命的起點,一路跳躍,一路奔騰,勇敢地勇敢地奔向生活的大海?
39、以全身心的努力去拼搏,以最頑強的信心去爭取,以最平常的心理去對待。
40、、當你孤獨時,風兒就是我的歌聲,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當你驕傲時,雨點就是我的警鐘,愿它能使你獲得永恒的謙遜。
41、你的舞姿是咱們班的一絕,學習成績也較突出,全班同學很羨慕你。愿你繼續努力。
42、明天,這是個美麗燦爛輝映著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無限美麗無限燦爛無限迷人!
43、你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活潑可愛,希要參加文娛活動,將來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女孩。
44、有一次,你的腳被釘子刺破了,流血了,而你沒有一點脆弱,老師好感動。你是一個非常聰明、頑強的好孩子。我相信你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
45、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武器之一。
46、有人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幸運的建筑師。”愿你們在前行的道路上,用自己的雙手建造幸運的大廈。
47、生活靠自立,學習靠自己,不怕困難多,只要決心大。
48、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恢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敗。
49、山外真的有山,要想知道他山之高,之險,之美,之妙,就要奮力往上攀。
50、從古到今,凡成才者,無不負出艱辛的代價班主任寄語,頭懸梁,錐刺骨的求學精神,仍需我們代代相傳。
51、迎著朝陽自我激勵,一天努力。沐著晚霞自我反饋,一天無悔。
52、你的多才多藝,你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上課的認真態度,讓陳老師覺得班上不能少了你。你為班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每期黑板報都有你的足跡;每次做操,你都那么認真地組織,陳老師無法不喜歡你。你是一個素質很好的學生,你長大后一定是個不可多的的人才。加油吧!陳老師為你喝彩!
53、成功需要拼搏,拼搏就是努力,。就是付出,就是與一切消極因素進行斗爭。
54、愿你們駕駛著信念鑄造的航船,到希望的大海去犁出雪白的浪花。
55、你是個十分懂事、聽話的同學,老師十分喜歡你。在學習上,你一絲不茍,踏踏實實;勞動中,你積極肯干,也十分遵守紀律,懂文明,有禮貌,老師由衷地希望你不懈地努力,取得更加可喜的進步,表現更出色。我們期待著。
56、我深深地理解,耗費了多少時間,戰勝了多少困難,你才取得眼前的成績。請你相信,在你追求拼搏和苦干的過程中,我將永遠面帶微笑地站在你的身旁。
57、苦心人,天不負,臥心嘗膽;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
58、你文靜、懂事、聽話,勞動積極,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你學習認真扎實,成績優秀,好多同學都很羨慕你、佩服你,你應該高興才是,可你臉上很少有笑容。老師希望你以后能變得開朗些,融進集體中,你才會更加快樂。
篇2
口語交際就是在人與人交往的特定情境中,聽說雙方運用語音手段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進而實現某種交際目的意圖的一種社會活動和言語活動。王顯槐等認為“它是以交際為核心,交際雙方通過口頭語言進行溝通的動態過程;它基于一定的話題展開交流,或陳述事實,或抒感,或議論評析,從而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傊谡Z交際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言語活動,是交際雙方在特定的語境中接收對方的信息,同時運用口頭語言把自己反饋的信息傳遞給對方的過程。口語交際的內涵體現了口語交際明顯具有如下特征:
1.口腦一致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范疇內,口語交際教學一般是定位于聽說技能,通過聽說訓練來完成的,可謂萬變不離聽說。聽對應于大腦信息的接收和獲取,說對應于大腦信息的發出和傳遞。在口語交際過程中,說話人會按照預期目的發出話語信息,聽話人在接收話語信息的同時,必須通過快速思維處理整合信息,采取適當方式對信息做出反饋。這表明口語交際的整個過程自始至終都離不開言語和思維,二者關系密切,言語表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如果不敏捷不嚴密,言語的表達也就不可能流暢清楚。這“也就是言語表達與思維結果的同步性。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很容易理解口語交際的最重要的特點,即‘口腦一致性’?!?/p>
2.過程互動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認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笨谡Z交際雖然源于聽說,其內涵卻遠遠大于聽說??谡Z交際活動作為一種言語行為過程,并非聽與說的簡單相加,它涉及聽說雙方,既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因為交際雙方的知識水平、思維、處境的不同,交際場合、交際情境的不斷變化都會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所以“這一過程還是一個既受主觀意識支配、又受客觀條件控制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始終互動的、充滿變數和應對技巧的過程。”人們在進行口語交際時,為了達到預期目的,就要隨機應變,想方設法采取有效手段使交際順利進行,以實現自己的交際意圖。口語交際這種強調行為過程和意圖實現的特點,使我們很容易明白口語交際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即“過程互動性”。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它要求教師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梢姡嬛髁x強調情境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將提前準備好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在課堂上展示出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情境,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并指導學生的探索研究?!翱谡Z交際是在特定環境里產生的語言活動,離開了特定環境就成了紙上談兵,無的放矢。”因此,口語交際教學更應該注重創設口語交際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應多使用錄像、圖片、錄音磁帶和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難以在課堂上見到的現實生活畫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觸發他們的靈感,讓他們觸境生主動交際之情,入境練口語交際之能。
(二)語用學理論
“語用學是研究語言運用的科學。具體說來,語用學研究在特定的語境中,說話者如何運用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實現自己的意圖;而聽話者又如何準確地理解說話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其話語背后的意圖?!闭Z用學理論從交際功能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語言,為言語交際情境中恰當表達和準確理解話語意義提供了一整套原則――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合作原則包括關系準則即對話要有關聯;量的準則即信息適量;質的準則即信息真實;方式準則即清楚明白地表達。禮貌原則即指話語交際應尊從的社會禮貌。這些原則“無疑應該成為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們直接關系到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關系到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的總體生成?!睆恼Z用學的角度看,口語交際能力實際上就是語用能力,語用過程也就是信息交流過程。教師應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幫助學生領悟和掌握這些基本原則,讓學生學會表達什么和怎樣表達,在相互合作和尊重中完成言語交際。
對口語交際的概念界定和理論背景的分析,提醒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口語交際的能力要素――傾聽能力、表達能力和應對能力,并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加大培養力度。
參考文獻:
[1]王顯槐等.《語文教育創新導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頁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4頁,第18頁,第13頁,第13頁,第18頁,第18頁
[3]李明潔.《口語交際的特質與教學獨立性》.上海.《語文學習》,2003年第4期,第37頁
[4]魯忠義,白晉榮.《學習心理與教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20頁
篇3
Teaching design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ZHANG Xi-qi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303,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teaching design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conducive to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ers, tak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schools, highlighting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training, and effectively enhancing training effects. Teaching design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5 basic steps as learning need analysis, teaching objective establishment,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ing strategy design, evaluation of design achie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eaching strategy design is the core link in teaching desig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desig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teaching design
著名教學設計專家羅伯特•加涅[1]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的過程,以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設計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不少學者對教學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展開了許多頗有創意的研究。由于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在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及體育學科本身等方面的特殊性,只有加強教學設計的研究,才能切實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效果。
1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設計研究
1.1從教學對象的主體需要出發,做到因材施教
美國有效教學論專家加里•D•鮑里奇[2]認為,每個課堂上都存在著大量的個體差異。不管你多么熟練地傳播知識,這些差異都會影響你的教學效果。
從宏觀上來講,繼續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教學對象的在職性和成人性;從中觀上來講,繼續教育可以按培訓對象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骨干教師提高培訓等;從微觀上來講,即使是在同一個培訓班級,培訓對象在思想素質、專業態度、業務水平、能力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因此,只有加強教學設計的研究,充分了解教學對象的主體需要,才能切實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2從課程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做到因地因校制宜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基礎教育課程管理呈現出權力集中和權力下放兩種趨勢,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探索符合時代特點和本國、本地區實際的課程管理方式。在世紀之交,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管理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出臺了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確立了地方和學校參與基礎教育課程管理的權力主體地位,從而為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優勢,確?;A教育的高質量和適應性提供了制度保證[3]。三級課程管理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它們在我國課程體系中分別具有不同的地位,也分別有著各自的課程開發主體。
三級課程管理模式的實施,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從課程教材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開發的參與者,這對繼續教育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設計的研究,是適應新課程管理模式的需要。特別是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需要培訓者根據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充分考慮本地區和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做到因地、因校制宜,才能提高培訓工作的效果。
1.3從體育學科的特性出發,突出培訓教學的實踐性特點
體育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自身既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學習的手段和對象;沒有身體力行,體育學習就無法進行;體育學習的效果是通過學生自身身體和行為的變化而表現出來的。在體育學習中當然也有知識的學習和道德品質教育等,但這些也主要是在運動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并完成的。這是體育課程的最大特征[4]。無論是健身價值還是育人價值抑或是其它價值,體育學科都必須通過運動實踐去達成,這是體育學科的本質特征。
實踐性是體育學科區別于其它學科的一個重要特征,也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活動不能簡單照搬其它文化學科的教學方式。加強教學設計的研究,有助于設計出那些能夠真正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技巧和課程開發能力及實際管理能力,且形式生動活潑、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案,改變過去那種停留在課本、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的現象,突出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實踐性特點。
1.4踐行“體驗學習”,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教學設計實際上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及學科的特點,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規劃和安排。從不同的學習和教學理論出發,就會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方案,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事實上,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都有著各自的優越性,也相應地有著各自的局限性。
體驗學習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經驗學習”,但大衛•庫伯[5]把它推向了另一個境界,認為體驗學習既區別于傳統的理性主義教學理論,又不同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它具有如下特征:體驗學習是一個以體驗為基礎的持續過程,而不是結果;體驗學習是在辯證對立方式中解決沖突的過程;體驗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之間連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4]。正如其它學習理論一樣,對體驗學習也存在著一些質疑和爭議。體驗學習在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文化課的教學中,也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就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而言,體驗學習還是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根據體驗學習的基本特征,我們可以嘗試構建基于體驗學習的繼續教育、個人發展及工作實踐的循環關系。立足于體驗學習,跳出從理論到理論的紙上談兵式的低效培訓方式,有助于設計出最優化的教學方案,促進繼續教育、個人發展和工作實踐的良性循環,進而提高培訓的實際效果。
2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教學設計是以獲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從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上來看,教學設計過程包括很多環節,涉及到諸多要素,其中學生、目標、策略和評價是構成教學設計的4大核心要素。因此,常規的教學設計一般分為學習需要的分析、制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成果及過程評價等4個基本步驟。不過,由于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并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可用,也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體系可供參考,因此,很有必要增加選用教學內容這一重要環節。也就是說,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5個基本步驟。
2.1學習需要的分析
學習需要的分析是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設計的起點,要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必須重視對培訓對象學習需要的分析。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中,教師的教始終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往往體現在學員學習效果及行為和情感變化等方面。學習需要的分析是制訂教學目標、選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策略、開展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
教學設計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只有發現了問題,認清問題的本質才能著手對它進行解決。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學習需要的分析主要是進行3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調查研究,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師在職業態度、知識能力、專業技能、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分析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二是通過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以確定教學目標的重點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三是分析現有的資源條件和制約因素,明確設計教學方案以及可行性。
2.2制訂教學目標
在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優化實現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前必須明確“要到哪里去”的問題。師生的活動、教學資源和媒體的設計與選擇、教學策略的確定及應用,均要圍繞實現教學目標來進行。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服務于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需要。體育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師要盡快實現角色轉變,從課程教材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開發的參與者,由運動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健康成長的促進者,由體育教學的控制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從教材的傳習者轉變為教材的使用者[6]。
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目標,必須堅持實用性、針對性,突出鮮明的時代特色,著眼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如果參照布魯姆教育目標的分類理論,可以把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目標劃分為知識、態度、技能3個基本維度。在知識目標方面,主要是完善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拓寬學術視野;在態度目標方面,主要是幫助體育教師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理念,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教學觀;在技能目標方面,主要是增強體育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教學研究意識,培養對體育教學實踐的反思能力等。
2.3選用教學內容
在常規的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的選用雖然也被認為是教學設計的一個環節,但并沒有與學習需要的分析、制訂教學目標、設計結果及實施過程評價這些環節視為同等重要。然而,具體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設計而言,教學內容的選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迄今為止我國并沒有組織編寫這方面的教材,也沒有教學內容體系的指導性意見,培訓機構和培訓教師往往是“摸著石頭過河”。
從基礎教育的現狀來看,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劃分為體育課程改革類、體育教學研究類、大課間體育活動類和學校體育科研類4大模塊。課程改革模塊主要精選體育新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幫助體育教師了解課程改革的最新動態;教學研究模塊主要精選基于新課程理念的體育教學方面的新知識,幫助體育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技巧;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塊主要選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意義和方法等內容,以促進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推廣;體育科研模塊主要選擇體育科研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員的科研能力,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這4大模塊構成了培訓內容的總體框架,具體到某個專題的教學內容,還需要根據學員主體需要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細化。
2.4設計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可供選擇的策略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而且需要在運用過程中不斷予以相應的監控、調節和創新。
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策略的選用包括策略選擇和策略運用兩方面。策略選擇是指對教與學的活動程序、組織形式、方法和媒體等的相對最優的選擇,即在主、客觀條件可能與可行的前提下,盡力在更廣泛的有關教與學策略等系列中,找到科學的、更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策略運用又可分為策略監控、策略調節和策略創新3種形式。策略監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隨時注意策略運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過程與認知過程同步。策略調節和策略創新主要是指由于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多種因素的交叉干擾,如教與學、師與生、知與行等矛盾之中交織著矛盾,需要隨時及時給以相應的調整、補充以至創新等。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而言,教學策略的創新尤其重要,因為培訓對象的差異性很大,而且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可供參考的適用各種培訓的教學策略。
2.5設計成果及過程評價
評價是評判教學設計成果及其實施過程、檢驗教學效果和調整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因此,確定評價理念及實施方式是教學設計的必要一環。教學設計的根本目的是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形成優化學習的方案,并在實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說要促進學習以取得更佳的學習效果。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評價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初步完成后的教學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對教學設計付諸實踐后的分析評判,相當于教學反思,為下一次進行類似的教學設計時提供參考。
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設計成果及其實施過程的評價,應堅持以“發展性評價理論”為指導,強調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教學設計的不斷完善、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及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教學設計的成果要發揮評價的反饋調節功能,以及時修訂教學設計方案;對教學設計付諸實踐的實施過程要發揮評價的反思總結功能。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設計的評價主要從學習需要分析是否準確、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合理、教學內容選用是否恰當、教學策略設計是否有效等入手。
3新教學觀念下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策略
3.1設計教學策略要樹立“交往互動”的教學觀念
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工作中,在既定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情況下,最終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學策略的選用。教學策略實質上就是要解決“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而不同的教學觀念對這一問題會有不同的回答。因此,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培訓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必須及時更新教學觀念。
21世紀以來,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過程被認為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和互動,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是對傳統教學觀念的重大突破[7]。
由于教學對象的成人性及體育學科的實踐性,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更應該樹立基于“體驗學習”的“交往互動”的教學觀念,并全面滲透到教學策略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從體驗學習理念來看,應該注重把教師的理論傳授與學員的實踐體驗結合起來,讓培訓成為促進學員專業成長的過程,致力于構建實踐工作――繼續教育――個人發展的良性循環。從“交往互動”的教學觀念來看,教學是教師與學員的交往和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員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彼此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2教學策略設計的基本內容
1)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
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內容的實施、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貫徹都要綜合、集結、具體落實到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中。教學組織形式是否科學合理,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培訓組織機構和相關人員要善于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實踐工作中,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課堂講授式、問題情境式、校本研究式、自我反思式等形式。課堂講授式采用教師講-學員聽的形式,主要適用于集中培訓;問題情境式圍繞某一特定問題展開研討與交流,把問題解決的過程變成學員成長的過程,主要適用于課題研究和教學研究;校本研究式是基于學校的一種培訓形式,它是在職教師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展開學習的一種形式;自我反思式是在職教師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自覺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組織形式。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它們之間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教學方法的設計。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教”與“學”的關系是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方法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培訓教學的過程中,教須依從于學,學要受導于教。教學方法的設計不僅要求從學的角度審視教的問題,還要求將教學方法設計的重心由教法向學法轉移、由教授向指導轉變??傊?,教學方法的設計要貫徹新的教學觀念,注重讓體驗成為學員學習和發展的源泉,注重“做中學”,即使是教師講-學員聽,也應該致力于喚起學員主動學習的熱情,激發學員已有的實踐智慧,充分發揮認知性學習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選用,要以學員的學習需要、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依據,從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及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上考慮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從而謀求教學整體效益的最優化。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專家講座式、學習指導式和自學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專家講座的方法主要適用于課堂講授,學習指導的方法主要適用于問題探究和校本研究,自學的方法比較適用于學員的自我反思。
3)教學手段的設計。
教學手段的設計,是指在一定的教學要求和條件下,設計出一種或一組適宜可行的教學手段。對于某一特定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來說,教師只有選擇和設計出適宜有效的教學手段,才可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手段的設計要注重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有效利用是指現有教學資源要做到物盡其用,合理開發是指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挖掘教學資源,主動創造和改善教學條件。
教學媒體是一種條件性教學資源,它直接溝通著教與學兩個方面,影響著培訓教學的進程和效果。在選用教學媒體時,設計者既要考慮媒體的物質屬性,又要考慮體育教師培訓本身的特色。“各種媒體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它們可以用來呈現溝通的物理特性的不同,例如,有的媒體可以呈現視覺的效果,但有的則不能……當在學習動作技能時,對于學習者不論正確或錯誤的反應提供適當的反饋,可以說是最能增進教學效果的關鍵”[1]。例如,在進行“如何設計和運用情境教學”的培訓時,結合視頻展示出的不同案例進行剖析,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自1999年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至今已有10余年,然而,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實踐工作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教學設計的種種缺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說10年前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設計尚屬新生事物,那么,時至今日,學校體育界就應該責無旁貸地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設計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以期為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加涅. 教學設計原理[M]. 陳正昌,等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
[2] 加里•D•鮑里奇[美]. 有效教學方法[M]. 易東平,譯. 南京:江蘇科學出版社,2002:35.
[3] 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91.
[4]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6.
篇4
一、深刻認識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的重要性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小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在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從語文課堂入手。學生口語能力不高,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不受重視的原因。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學習、掌握母語這一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聽和說的本質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活動信息、情緒、情感等活動,所以從小學開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口語交際是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反映,口語交際能力強弱也是衡量小學生綜合素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與他人交往時,不但要會聽,會說,而且還得講究文明禮貌。
二、全面剖析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口語交際課教學,要構思精巧、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在交際態度和即席發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訓練,而且十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十分重要。但是,教學中我們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1.淡化口語交際訓練中的交際性??谡Z交際教學中,通常一人講,眾人聽。教師常常忽視交際雙方的交流。這一做法將動態的、互動式的口語交際活動置于了一種靜態的、單向式的個體性的語言實踐。弊端就是忽視交際對象在交際活動中的變化和反應,從而大大削弱口語交際中的目的意識、角色意識,影響學生人際間的交往和溝通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其教學內涵.才能確??谡Z交際教學收到實效。
2.忽視口語交際訓練中情境的創設。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能否創設一個和小學生現實生活、認知實際相似的交際情景,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一些口語交際課上,教師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交際內容的剖析上,忽視交際情景的創設。大大削弱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脫離實踐活動,學生交際中的角色意識也就無法確立,交際能力也就無法形成。
3.口語交際訓練中學生積極性不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都會發現,在家里經常活蹦亂跳、能說會道的學生,到了學校之后很少說話,到了課堂上更是一言不發,這是明顯的對語言接觸、口語交際的恐懼心理,這也導致了他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加大,久而久之,他們越發不愿意張口說話,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海通交流,這也就是為什么有很多學生出現在考試中表現好、成績高,但平時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高的現象。
三、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教學顯成效策略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階段,這一任務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應著力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突出交際主體,創設交際情境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著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樂于交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主動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學習上產生莫大的愉悅和積極的情感。從而不斷進行新的嘗試、新的探索。但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實踐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口語交際中,教師應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使學生想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方法很多:實物演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等。交際的話題應來自生活,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進行這樣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直觀性,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愉悅情感。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長久保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著力突出交際主體,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要讓所有學生確定交際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立足點。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人文關懷,以滿足所有學生的交際需要,讓學生學會充分展示自己,并從中獲得自信和交際的樂趣。同時,還要將口語交際教學滲透于各學科以及學生課余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全體學生在動態的、生活化的、實用化的氛圍中大膽進行口語交際,使學生形成積極、富有成效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處理事情的協調能力。除此之外,還要讓每個學生承擔具體的交際任務。長期以來.口語交際教學往往是善于表達、樂于表達學生的殿堂,他們總是在侃侃而談,老師也會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口語交際教學就變成了少數學生表現自我的舞臺,而大多數學生則充當了“忠實觀眾”。針對這種現狀.教師要把交際的任務交給每一個學生。以小組或同桌為單位。采用討論、辯論賽、課本劇表演、小記者采訪、實話實說、演講會、畫畫解說、自我介紹、問答等多種交流形式.讓所有學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從而積極參與到交際活動的過程中,達到訓練的目的。
3.著力創設交際情境,發展口語交際能力。一是通過教師語言創設情境。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的內容,在課堂合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勢必作用于學生的心理。教師自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伙伴,努力營構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輕裝上陣,敢于表達并樂于表達。二是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W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感興趣了,才會激起情感,情感又會觸發語言動機,提高語言技巧,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會對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動物故事等表現出極大興趣。三是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口語交際訓練生動化。畢竟學生和老師一起的時間多在課堂上,受時間和空間條件制約,有時無法創設情境。但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將教師無法描述,學生沒看過的東西或景象,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更激發了學生興趣,對口語交際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上,口語交際課往往空洞、乏味,因為學生的語占積累不夠豐富,語言表達、思維能力都不完善。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巾,無拘無束地交流,使每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強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
篇5
第四條凡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的教師都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參加繼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是中小學教師應盡的義務。
第五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統籌安排,按照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學用結合、注重質量和效益的原則,堅持以業余、自學和短期脫產培訓為主,輔以其他多種形式。
第六條中小學教師進修是指提高學歷層次的學習;中小學教師培訓是指學歷教育以外的其他學習。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新任教師的培訓;
(二)教師職務培訓;
(三)骨干教師培訓;
(四)高一層次學歷或第二學歷的進修。
第七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原則上實行5年為一周期,每一周期的教師職務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累計時間不少于240學時。在同一周期內,教師參加高一層次學歷或第二學歷進修的,可免參加同期的職務培訓。
新任教師在試用期內必須參加以師德修養、教育教學能力訓練為主的培訓,時間不少于120學時。
第八條省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負責制定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和實施細則以及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方案、考核評估辦法;審定辦學單位和培訓機構從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辦學資格;建立、完善各級中小學教師培訓網絡;檢查、督導全省各地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第九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省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制定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劃與配套政策;負責本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安排;組織實施教師繼續教育計劃。
第十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主要由各級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承擔。
普通師范院校也應承擔部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
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保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方法解決。具體經費來源包括:每年從教育事業費中按不低于中小學教師工資總額的2%和教育費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從地方籌集的教育基金和學校勤工儉學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
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所辦學校,其教師繼續教育所需費用由辦學者負責。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應專款專用,統一管理,統一核算,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條經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批準參加繼續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其培訓期間的教齡工資和政策利待遇不變。
第十三條按規定參加教師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職務評聘、晉級的必備條件之一。拒不參加繼續教育或擅自中斷培訓、進修的中小學教師,不得參加職稱評聘和晉級。
第十四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核科目、標準和考試大綱由省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定。
中小學教師參加高一層次學歷和第二學歷的進修,其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對認真執行本規定,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成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對違反本規定,不積極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甚至拒不安排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責任人,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批評教育,直至行政處分。
第十六條對辦學思想不端正,教學質量差,或未按規定辦理審定手續而舉辦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機構,教育行政部門應責令其改進或取消其辦學資格。
篇6
二、用教學設計格式規范教學設計行為。
上述這些問題已引起普遍關注,如何提升教師教學設計的技術水平,有效參考、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文本、圖片、音視頻、動畫、多媒體等),使之內化為教師自己的行為;如何在教學設計特別是在難點環節――教學過程設計中,幫助教師真正考慮應用教學策略,把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學得怎么樣”可操作地直觀地顯示出來;如何使教學常規檢查發揮規范和指導作用?這些都是當下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難點,為此我們將教學設計格式化成下表形式,形成一般性的規范要求。
課時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三、用教學設計格式編制教學設計方案
案例:中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片段教學(20分鐘)
(一)教學過程設計:
一份規范的地理教學設計方案應由上述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等10多個要素構成,教案的書寫沒有固定的格式,以上格式可以作為一般要求。教學過程設計的難點是編制教學設計方案,上面的案例可供教師使用教學過程設計格式時參考。
另外,在編寫教學手段和教具這部分內容時,要體現媒體、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如“播放視頻創設情景”“呈現過程,形成表象”等等;在編制教學處理方法時,要體現教師教學活動行為的關鍵詞(如:回憶提問、評價提問等等)和媒體的使用方式(如:講解――播放――概括、播放――提問――講解等等),這樣,教學過程設計才具有可操作性。
篇7
根據語文教學存在的社會文化語境,劉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具有適時性特征。
我們知道,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需要有與之相應的語文教學模式,社會文化變遷必然導致語文教育模式發生改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與意識形態要求相一致,“紅領巾教學模式”盛極一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是教學模式創造輝煌的年代,諸多語文教育名師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學模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的個性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因而在21世紀來臨之際,語文課程改革風起云涌,波瀾壯闊。但在改革中也出現了否定一切的傾向和苗頭,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運用被打入冷宮,課程改革出現停擺現象,無效教學籠罩著語文教學。2006年前后,開始出現反思語文教學模式運用情況。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劉先生的研究團隊,審時度勢,在反思中認識到,“教無定法”固然是教學藝術發展的需要,但“教學有法”應是語文教學的常態,語文教學不是不需要模式,而是如何讓教學模式達成有效教學,如何讓教學模式具有教學的針對性,如何讓教學模式由高大上變為家常菜,讓每位教師都能夠操作運用。很明顯,劉先生的研究團隊順應了社會文化語境的發展需要,針對不同的文體樣式,將教學模式、有效教學和文體學理論有效嫁接、完美整合,創造性分別提出可供操作的不同的教學模式,為解決小學語文教學的無效現象開辟了一條新路。
二
從教學文本的上下文語境要求看,劉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具有科學性特征。
上下文語境就是語言內環境,指語言符號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口語交際中的前言后語和書面交際中的上下文。上下文語境具有制約與解釋功能,要求教學模式要體現上下文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首先,上下文語境要求語文教學模式要有聯系觀和整體觀,教學模式無論如何變,一般都要體現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特點;體現出閱讀積累――體驗感悟――遷移運用的發展過程。我們在研讀劉先生及其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中發現,都充分體現了這兩方面的需求。
其次,上下文語境要求教學模式體現文體特征要求。從其內容和語義層次看,上下文包括語音環境、語義環境、語法環境、語段環境、篇章環境、語體風格環境等,其中語體和風格環境是籠罩整個話語之上的一種上下文語境因素。而文體樣式恰恰是語體的具體體現,特定的文體樣式從屬于特定的語體類型。因而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要受到文體樣式的制約,體現出文體樣式的基本特點。
劉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為了探索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類型課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結構方法,為當下的語文教學研發有效教學方法的借鑒、改進與創新的教學資源,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我和我們的研究團隊――鎮江市潤州區語文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試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類型課文進行分類”[1],提出了“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類型課文有效教學基本式的研究”課題。他們充分研讀教材,分析歸類,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根據具體的文體特征細分為古詩類、新詩類、兒童詩類、文包詩類、寫人記事類、寫景狀物類、議論說理類、歷史故事類、寓言故事類、童話故事類、民間故事類、神話故事類、科普類、應用文類、口語交際類、習作類、課外閱讀活動指導類等18種類型。與之相應,根據不同的文體文體特征提出18種有效教學基本結構模式。比如根據詩歌的抒情性、意象性、音樂性特征提出了古詩類課文有效教學基本結構模式:① 創設童趣導入古詩課題,整體感知全課古詩內容② 感受童趣粗讀古詩篇章,了解掌握全課古詩大意③ 分享童趣精讀古詩要點,欣賞品味全課古詩特色④ 表達童趣仿創古詩作品,學習寫作自已的新古詩⑤ 生長童趣推薦古詩經典,拓展延伸激勵讀寫古詩。
當然,研究團隊不是抽象的根據詩歌特點來提出單一的詩歌教學模式,而是根據具體的詩歌樣式進一步提出相應的不同教學模式。如,為體現新詩特點進一步研發出新詩類課文有效教學基本結構模式:有① 以詩導讀② 粗讀感知③ 精讀朗誦④ 品讀賞析⑤ 導學仿創;也有① 誦讀新詩,走進文本,讓孩子樂學② 品悟新詩,走近詩人,讓學生樂說③ 仿寫新詩,彰顯個性,教學生會寫;還有① 引入小詩,導入新課② 聽讀詩歌,整體感知③ 接觸文本,反復誦讀④ 細讀詩歌,指導欣賞⑤ 放飛思緒,練習仿創⑥ 把握主題,感悟詩情⑦ 模仿詩歌,動筆創作⑧感情朗讀,熟讀成誦。等等。
再如,兒童詩類課文,構建了有效教學基本結構模式:① 誦讀優秀的童詩,激發濃厚的興趣② 點燃創作的激情,傾聽花開的聲音③ 引領傾情的品讀,潤澤心靈的凈土。
更有意思的是,對文包詩類課文,提出的有效教學基本結構模式是:① 自主閱讀詩文,以文感知詩意② 互動釋疑解難,練習感情熟讀③ 詩文對照品讀,領會詩情文意④ 探討情景意象,識景悟情明理⑤ 遷移讀寫運用,習得語言文法。這一模式鮮明地將文包詩的教學重點定位為詩歌學習,充分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本意。
根據上下文語境的基本要求來創建語文教學模式是漢語語義規律的基本要求。漢語語法特點與印歐語的“形合”特點不同,詞與詞之間沒有明確的形態變化的標記,漢語語法的基本特點是“意合”,其基本規律就是徐通鏘先生指出的漢語語義規則,即“已知的信息統率、駕馭未知的信息,其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大體上就是‘前管后’或‘上管下’,即前字管轄后字的組配選擇,上句啟示下句的語義范圍和陳述走向”[2]。這一規則決定了語文教學要根據上下文的基本要求來構建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劉友開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恰恰順應了這一要求,符合漢語規律和特點,具有科學性特征。
三
從課堂教學的情景語境的要求看,劉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特征。
課堂情景語境要求教學模式能夠適應教學現場情景,具有可操作性特征。劉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不僅是理論建構,“大膽假設”的結果,更是“小心求證”,現場實踐的結晶。他們“研發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類型課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結構模式就在立足課堂的‘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邊提煉’的‘教學現場建構’ 起來了,也是‘在教學現場踐行’的”[3]??梢?,他們的研究成果是具體的教學情景語境中誕生的,來源于課堂,服務于課堂,很接地氣,具有草根特色,是一種行動研究,既適合教師教學需要,也適合學生學習需要,可學可用,操作性強。其研究成果專著《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關于不同類型課文的教法研究》書中所呈現出的大量鮮活、生動的課堂實錄證明了這一點,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由上可見,劉先生領導下的研究團隊推出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從語境教學視野看,具有適時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特征,體現了時代要求,符合了漢語規律,適應了教學情景語境,因而其合理性和正確性是不言而喻的,值得廣泛推廣。
此外,關于這些教學模式的推廣方面,我建議,劉先生及其研究團隊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讓這些模式走出鎮江,走出江蘇,走向全國;走進教師,走進高校師范課堂。
【參考文獻】
[1]、[3]劉友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關于不同類型課文的教法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第2、3頁)。
篇8
2、認真進行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要在各學科中有意識滲透健康教育知識,確保100%的學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認真做好健康教育評價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力爭各項指標達標。
4、積極組織健康教育任課教師認真學習鉆研教材,制定好教學計劃,進行教研活動,及時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1、學校大隊部是健康教育宣傳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講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利用紅領巾板報辦好健康教育專欄。
2、利用校園宣傳欄開展專題衛生教育,宣傳衛生和健康知識。
3、進行健康知識競賽和健康實際操作能力競賽。
4、利用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為習慣教育。
三、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導。
1、教導處要加強健康教育計劃制定、備課、教研活動、考核等方面的檢查,并計入量化考核和獎懲。
2、總務處督導、檢查教工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3、大隊部要利用校園宣傳陣地搞好健康教育宣傳、傳染病預防常識教育,確保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學生的身體健康監測和疾病預防工作。
1、本學期積極配合上級做好學生體質監測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學生近視眼、齲齒、寄生蟲、營養不良、貧血、脊椎彎曲等常見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群體預防和矯治。
篇9
對待工作:安心
她覺得一個人,要想做好一份工作,最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安心。只有安心于本職工作了,才會有好的心態,有好心情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所以13年來,她一直安心地從事著教育工作,沒有絲毫地懈怠。
對待學生:用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尊重、熱愛我的每一個學生,用心去塑造、引導、教育他們。她用心的對待學生,做到了“愛心、耐心、細心”三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點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對學生傾注了無限的愛。無論是前蘇聯蘇霍姆琳斯基,還是我國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愛當作教育成功的法寶。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把教育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來經營,才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才會用心來和學生交朋友,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沒有足夠的愛心,就沒有辦法與學生生進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沒有辦法真正去了解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所以13年來,她一直把“關愛每一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她的愛心關愛著每一位學生,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一起游戲,既做孩子們的師長,又做孩子們的朋友。她細心地觀察孩子們的舉動,洞察他們的思想,對需要鼓勵,需要教育的學生都給予極大的耐心。
對待同事:誠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樹立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思想,要加強同事間的學習和交流,實現共同成長。因此,對待同事要誠心,這是她做人一貫的原則。她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教師。所以她丈夫總是說她:“你么,在外面對誰都好,對誰都是笑瞇瞇的。但是回到家對我、對孩子就是兇巴巴的?”
對待自己:狠心
要想交給學生一碗水,那你就必須有一桶水,她經常告誡自己的一句話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參加工作后,她參加了英語??频暮趯W習,因工作需要,于年秋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雖然是英語??飘厴I,但畢竟剛接觸英語教學,加上學生基礎差,她沒有被困難嚇倒:從此認真鉆研英語教材、教法,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經過不懈的努力,英語成績逐漸得到學校、家長、老師以及學生的認可。她本人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年11月20日參加穆棱市“一賽五評”活動,《Who’sShe?》一課和教學設計分獲得一等獎和特等獎;年10月日《What’sHeWearing?》教學設計獲穆棱市一等獎;年月8日被評為鄉級“三八紅旗手”;年6月論文《小學英語單詞教學初探》獲國家級二等獎;年10月在穆棱市校本研修課堂教學大賽中《I’mGettingDressedNow?》一課及教學設計均獲得一等獎年月獲穆棱市優秀教師。
篇10
讓優秀堅持下去
中午批數學卷時,我分配給了幾名學生,他們都欣然接受了,只有艾不想批,我對她說:“你不是答應老師可以做值日班長嗎?為什么又不要做了?優秀是需要堅持的,今天優秀,明天就不了那算不上優秀。”艾似乎覺得有道理,便爭著要批卷了。在我看來,艾是個心靈手巧、善于觀察的小姑娘,只是有時候不太注意自己是在一個集體中,總做一些特立獨行的事情,但這些并不影響她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如果她能把這份優秀一直堅持下去,那真的是不可估量啊!
肩負一份責任
篇11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化公民的必備能力?!边@也是根據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綜合需要出發的,是口語交際在素質教育方面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口語交際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是教師進行素質教學的重點,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日常生活、學習交流重要的方式。
社會是由人與人組成的社會,人與人進行交流,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口語方面的交際,來完成信息方面的傳達,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積極培養和塑造小學生口語交際方面的技巧與能力。其中我們要做的是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培養。
一、指導學生進行話題的交際訓練,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
1.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身體素質方面的特征,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方面的話題訓練,如果一開始提供給學生的話題是學生不喜歡的或者是不感興趣的,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就會感到比較得吃力,就沒有剛開始的熱情,出現厭煩、煩躁、呆滯無趣的狀態,慢慢地就對口語交際訓練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在開始進行口語交際方面的訓練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提供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產生口語交際方面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熱情。
2.我們可以提供學生這樣一些話題,比如,來進行自我的介紹或描述的話題,對其要求是自我介紹時要說明自己的特征,要正確描述自己,在把介紹說完整的情況下,盡量簡短一些,也可以限定時間,在其他同學的自我描述時,要注意傾聽他們說些什么,最后進行一些評價。
通過這樣的自我介紹的話題談論,就會在不自覺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話題中感受到語言表達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他們對口語交際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此外,通過這一口語交際話題活動,能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會坦然的面對客觀而真實的自我,調動了學生“說”的欲望,學生有話可說了,進一步會大膽的表達出個人的想法和觀點,從而加強了學生之間相互的了解。
二、培養小學生敢于表達的自信源泉
1.創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小學生都具有無所顧忌的特征,他們經常會想說什么就會直接說出來。但是,由于受家庭、社會等等言語方面環境的影響,會使一些小學生比較膽小、害羞,甚至內向一些,不敢于在大眾的面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就給語言表達規范學習帶來了一些障礙。因此,教師應該創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主動給予這些學生關心和呵護,根據他們的特征來實施具體教學方式,著重把培養和塑造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
與此同時,在實施課題教學中,要積極利用一些繪圖、相片、視頻、課件、簡筆畫等,培養學生口語交際學習的情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平等民主的交流環境,為學生創造心靈溝通的平臺,能夠使學生進行自由自在的口語交際。
2.更多的鼓勵和欣賞學生,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動力。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我的天性,敢想敢說的特性,不害怕表達失敗,勇敢的、坦然的面對自己或別人在交際中的不足之處,培養強大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創設出更多交際的機會學生,要善于利用學生口語交際點所在,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口語交際訓練的實踐活動,比如,語言游戲、演講比賽等等,讓學生敢于積極表達,多給予鼓勵和欣賞,像說一些“你真棒!”、“你進步很快!”、“相信你下一次發揮的更好!”等詞,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三、創設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口語交際素材
在日常的口語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有些學生對一個話題只有寥寥幾句話的表達,并且也非常的表面化,沒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對于探討的話題并不有什么體驗或了解,這就導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匱乏和表面化,所以,進行口語交際課外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體驗生活與大自然,在實踐中多聽、多看、多學、多想積累素材,這就會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自然表達出個人的情感,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語文口語交際基本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口語交際技能,讓學生學會在各種交際活動中,正確的傾聽、表達以及交流自己想法和觀點,真正使小學生學會基本的人際交流與溝通,為以后工作、生活奠定基礎。
篇12
可以說,一直以來,數學都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育部門也逐漸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而小學數學也有著自己的價值和魅力,一是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二是能夠啟發學生的心智;三是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大腦;四是數學知識的掌握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技能;五是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從適度教學的理論研究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顯得尤為迫切和
必要。
二、基于適度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理論
由上述對小學數學價值的分析可知,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有價值和意義的學科,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能夠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為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貢獻力量。而適度教學是新課改理念下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將其落實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而從基于適度教學的視角來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遵循以下幾個基本的教學理論。
1.拒絕全盤灌輸的教學理論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習慣了這種“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理論,更多的教師認為面對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只有全盤灌輸、仔細講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過度教學的現狀,即將更多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不管學生懂不懂,只要教師做到了全面、細致的講解就好。而這種過度教學就猶如揠苗助長,從表面上來看,學生學習了更多的知識,但是實質上,學生并沒有充分地掌握,不利于其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思維的培養。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好教學的度,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做到點到為止而不是全部灌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探索和分析。例如,在講解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的相關知識時,面對千變萬化的題目,教師不可能一一講解,需要做的就是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形成自己的學習理論和解題理論,來解答更多的題目。
2.有效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理論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中,與適度教學相違背的一個教學現象就是教師對學生給予的幫助不是學生所需要的,教師努力了、付出了,卻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遵循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理論,為學生量身訂制教學計劃。也就是說,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落實分層教學方法。即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就將一些基礎內容作為重點來講授,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就多多進行學習技巧的訓練,對于那些天資聰明的學生來說就多多進行拓展知識的訓練,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幫助和指導,在使得更多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礎上,使得整個班級的教學成績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求法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五邊形、六邊形等規則圖形的面積的求法來教授基礎一般的學生,而對于那些天資聰明的學生就可以讓其M行自己探究和分析,看看能不能用分割、填補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求解一些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
3.把握好“教”和“學”兩者之間關系的教學理論
“教”和“學”兩者之間關系的把握是基于適度教學的視角,教師需要遵守一個基本教學理論。也就是說,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教有所思,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機會,也能夠做到“掌握全局”,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并積極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在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要求的基礎上能夠不斷優化既有的教學方案,以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
篇13
2.精心設置練習,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設計一些比較有興趣的練習,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積極引導,使他們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和觀察力。如在教學“畫圖”課后,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創意一幅畫;又如,介紹了“Word 2000”的文字處理,圖形處理和藝術字處理后,讓學生用B4紙設計一張班級版報;在教學“FrontPage2000”后,讓學生為學校設計一個網站;在教學“FlashMX”后,讓學生根據日常中的生活現象來制作一個動畫……練習完成后,運用多媒體演示,把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全體學生,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品嘗到學習的艱辛和樂趣,同時生生可以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強調鼓勵大家探究學習的精神,點評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鞏固重難點。在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逐步培養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3.知識深化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
學生只有獨立自主地參與教學活動,從中體會、領悟知識的真諦,才能獲得真才實學,才能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在講授鼠標常見圖案的時候,我采取了這種形式。我啟發學生:“同學們,我們學習了Windows窗口的許多知識,在使用鼠標操作時,你們發現沒有在不同的情況下鼠標的圖案是不同的……”我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就表示:“對!不一樣!”“這節課就由你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找一找鼠標都有哪些圖案,并且想想這些圖案的含義!”話一說完,學生就爭先恐后地上機尋找了,只怕自己比別人少找一個。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利用所學的有關窗口知識積極上機尋找鼠標的各種圖案,通過總結,找出了鼠標的六種常見圖案:箭頭、沙漏、多向箭頭型圖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說出了他們的含義。比如:箭頭表示預備狀態,在等待執行命令;沙漏表示計算機在執行任務,你不能去做別的操作;多向箭頭型圖案表示可以移動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幫助文件時,在手指圖案處按一下,會出現另一層幫助畫面;I表示鼠標在窗口內的位置,等等。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這種方式的教學正體現了正在提倡的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它要求我們傳授的不僅是應時的知識,而且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需要,培養創新新方法的態度和能力,培養有心理品質、智能品質和倫理道德品質,以及相應能力。因此,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科學地思維;不僅要灌輸是什么、為什么,而且要啟發學生怎么思考,不簡單地向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教會學生去發現真理。我們可以在一些新授課中采取這種方式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傳授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應走出的誤區
4.1在硬件(軟件)配置上,認為不必講究教學設備的配套,能湊合就行。
日前,我去許多小學了解計算機教學設施配備的一些情況,看到不少農村小學雖然都配備了計算機房,但可能由于經費的原因,大多數學校都采用了較低檔的電腦。